亲爱的家长们、同学们:
在信息化时代,电信网络诈骗已成为一大社会难题。为了守护我们的财产安全,我们特此提醒大家加强防范意识,共同抵御电信网络诈骗的侵害。请务必保持警惕,不轻信陌生信息,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,遇到可疑情况及时报警。让我们携手努力,构建一个安全、诚
信的网络环境。
近几年,电信网络诈骗问题日益突出,尤其是针对在校学生的犯罪行为不断增多。为有效预防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,保障家长和同学们的财产安全,我们特此发出以下倡议:
请各位家长和同学牢记并遵循以下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口诀:
“五不转”:
(1)切勿向陌生账户转账;
(2)远离所谓的“安全账户”;
(3)避免向有风险提示的账户转账;
(4)谨慎对待未经核实的陌生网站、APP和二维码;
(5)防范要求先行缴纳保证金、手续费、税费等的网贷公司。
“五慎接”:
(1)慎重接听95开头的八位数电话;
(2)谨慎应对400开头的电话:
(3)警惕00或“+”开头的电话;
(4)注意防范没有来电显示的电话;
(5)避免接听被手机软件标记为诈骗、骚扰的电话。
“六个一律”:
(1)若陌生电话提及银行卡、密码、验证码,请立即挂断;
(2)如遇“中奖”等虚假信息,请保持警惕,切勿轻信;
(3)若对方声称“电话转接XX公安局、检察院、法院”,请果断挂断;
(4)对陌生短信中的不明链接,请直接删除,切勿点击;
(5)避免与陌生人通过交友平台推荐投资理财;
(6)如对方提及“安全账户”,请务必挂断电话。
“十个凡是”:
(1)凡自称执法机构要求汇款的行为,均为诈骗;
(2)凡通知中奖、领奖却要求先交钱的行为,均为诈骗。
寒假期间,针对学生的网络诈骗也进入高发期。骗子手段层出不穷,请一定要谨记以下几点:
1.来历不明的电话、短信、链接、二维码一律不听、不理、不点、不扫描,对于任何理由的转账、汇款要求,坚决不听不信不转账。
2.不要与网络上的陌生人聊天,不要相信网络上陌生人给予的好处或者威胁的话,不要根据陌生人的提示在手机或者电脑上进行任何操作。遇到类似事情要马上切断与对方的联系,如果被骗要马上拨打110报警。
3.遇到“账号、银行卡异常被冻结”“按指引洗脱嫌疑”“逮捕证”“通缉令”“传票”等情况,千万不要害怕,应立刻告知家长,必要时报警求助。
4.家长也要注意保管好自己的手机、银行卡等物品。对微信、支付宝等网上支付设置安全措施,关闭“免密支付”,保管好支付密码,不要让孩子知道,避免孩子在受到哄骗、胁迫后被诈骗分子利用。
学生科
2025年2月1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