假期安全提醒(四)寒假反诈告学生家长的一封信
日期:2025-02-03  发布人:党委学生工作部  浏览量:0

尊敬的家长:您好!

在校学生由于涉世未深、防范意识薄弱,是诈骗分子的目标人群之一,同时假期也是网络游戏虚假交易等电信网络诈骗的高发期。因此,做好学生的反诈防诈骗工作很重要,请家长重点防范以下常见的诈骗手段,增强反诈意识。

一是刷单返利类诈骗。通过短信、网站、社交软件、短视频平台等渠道发布兼职广告招募“刷单客”“点赞员”“推广员”,将其拉入群聊,开始诱导你做任务,前期先让你获得小额返利,后以“操作失误、任务未完成、卡单”等借口为由骗取你投入更多资金。这是刷单返利类诈骗的惯用伎俩。“刷单、刷信誉”本身就是违法行为,请勿轻易相信。

二是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类诈骗。学生群体较多、骗子往往会在游戏软件、QQ群、微信群、短视频平台发布免费领取游戏皮肤、出售游戏装备的广告信息,诱导受害人添加好友,发送虚假游戏交易平台链接给受害人,要求受害人在此平台上进行交易,平台充值交易后以“等级不够、操作失误、该用户是未成年”等借口为由,让其支付“注册费、解冻金、保证金”等实施诈骗。买卖游戏账号、道具请通过正规网站平台操作,私下交易均存在被骗风险。

三是冒充公检法类诈骗。犯罪分子通过冒充公安、检察院、法院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通过电话、微信联系受害人,声称受害人的身份被冒用或者涉嫌各类犯罪,要求配合执法,下载指定APP或诱导受害人将钱转入犯罪分子提供的所谓的“安全账户”而实施诈骗。

四是两卡类犯罪。部分在校学生由于社会阅历不足、法治观念淡薄,容易被贩卡团伙拉拢、利诱,出借自己的身份证,出售自己的银行卡、手机卡,转让自己的微信、QQ、支付宝等社交账号,成为犯罪“工具人”和“帮凶”。出售、出租、出借银行卡、电话卡属于违法犯罪,各位学生及家长要增强防范意识,不要出售、出租、出借自己的电话卡、银行卡,也不要帮助诈骗分子批量拨打诈骗电话。这些行为都涉嫌为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提供帮助,将被依法追究相应责任。会记入学生档案,对未来工作、生活造成诸多影响。

因此,请牢记以下几点:

不轻信。绝对不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、短信、微信。

不透露。切忌向陌生人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、存款、银行卡卡号、密码、验证码等信息。

不转账。绝不向陌生人汇款、转账,尤其是涉及网银业务,要格外谨慎。

及时报案。一旦发现自己已经上当受骗,请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,并提供骗子银行账户、联系电话等详细情况。

请家长与同学们牢记以上内容,共同携手,防范电信网络诈骗。最后,祝同学们身体健康、学习进步!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学生科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2025年2月3日


收藏本页